Search

衣飾是身份的象徵,16世紀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皇朝早就明白這個道理,以華美衣飾彰顯其盛世皇權。
  • Share this:

衣飾是身份的象徵,16世紀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皇朝早就明白這個道理,以華美衣飾彰顯其盛世皇權。

1613年,一名16歲少年,由全俄羅斯縉紳會議推舉為沙皇。這位不情不願登基的君主,名叫米哈伊爾.費奧多洛維奇,是為羅曼諾夫皇朝首位沙皇,結束了內憂外患的「動盪時期」(Time of Troubles),並正式開創了羅曼諾夫皇朝,讓俄羅斯歷史進入新里程。

所謂沙皇,源自羅馬時期的凱撒名號,代表俄羅斯承繼羅馬帝國。沙皇朝代將皇室美學推向極致,叫後世噴噴稱奇。從他們所留下各種物品的用料和裝飾風格,能一窺昔日俄國如何樹立皇權,也能對這個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北方大國多一分理解。

俄羅斯皇室在「動盪時期」損失了不少珍寶器物,沙皇米哈伊爾.費奧多洛維奇在位時,便積極恢復宮廷御作坊,並聘用俄國及其他國家的工匠,延續俄羅斯精緻的工藝傳統外,亦引入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及裝飾風格。以沙皇巡遊大典為例,光是儀仗馬匹,一身馬具精巧華麗,馬纓由絲線和金線編織而成,上部連接著國徽雙頭鷹造型的銀纓頂;而每隻馬都繫上鍍金銀鏈,每踏一步都會叮噹作響,近四米長的鏈身,雕上幾何圖案、枝葉裝飾,以及獅子、獨角獸、獅身鷹首翼獸和俄羅斯國徽雙頭鷹,這些器具多由克里姆林宮御作坊特製。而出色的刺繡技術,同樣適用於加冕典禮的用具,如沙皇米哈伊爾.費奧多洛維奇的披肩,寬大華貴的披肩上,繡著聖徒的全身像與繁密圖案,人物神態活現,盡顯其精巧手藝。種種細節,皆用以展現沙皇的權威和尊貴,提升俄羅斯在其臣民和外國使節眼中的威望。

明明為表示友好卻贈送兵器,在現代社會看來有點自打嘴巴。但在自家製品以外,俄國宮廷的庫存亦有不少外國使節進獻的外交禮物。其時歐洲國君通常贈送銀器、火器和盔甲;波斯和土耳其的禮物則以珍貴織品、兵器及馬飾為主。以「杰里科式帽」為例,這頂東方尖頂頭盔就可能是鄂圖曼蘇丹送贈的外交禮物,其帽身刻有可蘭經經文,盔甲耳邊飾有通花讓聲音流動。當時的土耳其地區,匯聚了頂尖的工匠,透過各種途徑,這些精緻工藝源源流入俄國宮廷。

是次「聖耀皇權—俄羅斯皇家珍品展」,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慷慨借出170組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的文物,呈現16-18世紀初期羅曼諾夫皇朝的君皇氣派和皇室生活面貌,讓大眾有機會認識這段較少談及的俄國歷史。

「聖耀皇權—俄羅斯皇家珍品展」
即日至 2021年8月29日
香港文化博物館(新界沙田文林路一號)
一樓專題展覽館一、二及聚賢廳

#聖耀皇權俄羅斯皇家珍品展 #俄羅斯 #沙皇 #羅曼諾夫皇朝 #香港文化博物館 #康樂及文化事務署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就係媒體」由一群來自傳媒、出版、設計創意、文化藝術及市場推廣各個界別的工作者組成。通過各種形式與想像,說香港與香港人的故事。
View all posts